痔疮的分类一般按痔疮的发生部位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是以齿状线为界来分的(齿状线为直肠粘膜与肛门皮肤交接处相互连接而成的一条交错不齐如锯齿状的线)。
1、内痔发生在齿线上,表面覆盖粘膜,平常不能看见,大便时可脱出肛门,也可不脱出肛门,脱出时可自行还纳,但常伴有便血。
2、外痔是由痔外静脉丛形成,在齿线下,表面覆盖皮肤,可以看见,不能送回肛门,不常出血,外痔病人多伴有内痔。
3、混合痔则在齿状线附近,具有内痔、外痔两种特性。
临床上一般按内痔发展的轻重程度分为三期。
Ⅰ期内痔:病理表现为痔内静脉曲张,静脉增多,扩张变粗,在直肠粘膜下突起,质软,色红,内有曲张静脉的毛细血管团和结缔组织。症状可见,因粪便刺激,粘膜粗糙不平,有时糜烂,排粪时可便鲜血。该期出血较多,不疼痛,不脱出。
Ⅱ期内痔:病理表现为静脉曲张扩大,粘膜变厚,紫红色。症状可见,排便时常受粪便推动,痔块由肌层分离,向下移动,排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可因括约肌收缩而自然还纳肛门内。该期出血较Ⅰ期内痔少,如有感染,则有肛门疼痛、里急后重感。
Ⅲ期内痔:病理表现为:结缔组织增生,粘膜变硬、变厚,红紫色。症状可见,脱出后不能自行回复,须用手还纳或休息后还纳肛门内。用力、咳嗽、行走、下蹲、负重时都可使痔核脱出肛门外,出血少,易发炎,疼痛。若脱出日久不能及时还纳,可致血流受阻,回流不畅,痔核肿胀疼痛,内有血栓形成,进而表面溃烂,形成嵌顿。
外痔临床上分为:血栓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炎性外痔及结缔组织性外痔四种。
1、血栓性外痔:多数是由于用力排便,大便干结,咳嗽等剧烈活动,使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成为血肿,在肛门部皮下淤积形成一个隆起的小血肿,并突然发病,疼痛剧烈,坠胀不适,肛门缘皮下可能摸到硬而滑的瘀血块,可一个,也可几个。未感染者可在4~5周内自愈,感染即可形成肛门周围脓肿。
2、静脉曲张性外痔:肛门缘隆起的成椭圆形或长形,触之柔软,无疼痛,大便用力时,可见肛门缘有暗紫色肿块,排便或休息后肿块体积可缩小。
3、炎性外痔:是由于肛门皱襞发生炎性水肿,疼痛、肿胀、发红、发热。多数因肛门摩擦受损,感染细菌而发病。
4、结缔组织外痔:是由肛门缘皮肤皱襞变大,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皮赘,多见于炎性外痔后,或由于硬粪便致使肛门损伤,感染、水肿炎症消散后,皱襞不能复原,如此反复,或由于肛门分泌物增加等均可导致此类外痔。该类痔疮的特点是平常无任何症状,只有排便后不易擦净,使肛门有潮湿、瘙痒等刺激感。
临床表现:
1、便血,时时发作,感觉有东西脱出肛门外,或肛门外肿痛,分泌物增加,经常污染内裤,即大致认为患了痔疮便时出血 是内痔的常见症状,呈鲜红色、无痛,出血量一般不多,有时较多,呈喷射状,日久可造成严重贫血。
2、痔块脱出、内痔第二、三期即可脱出肛门外,由自行回复变为必须用手推回肛门内,否则容易嵌顿,坏死。
3、疼痛 单纯内痔无疼痛。当内痔粘膜糜烂、水肿、继发感染可有疼痛,如发生嵌顿绞窄,坏死感染,可有剧痛。
4、瘙痒 直肠粘膜因痔脱出,刺激分泌物增多,括约肌松弛,分泌物外流,使肛周皮肤瘙痒,甚至发生皮肤湿疹。